您當前位置:首頁 > 知產百科 > 文章正文

成本結轉的方法和步驟(結轉成本的三大方法)

日期:2023-03-17 15:16:04      點擊:

結轉成本的三種方法分別為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結轉成本主要是指結轉銷售成本,也就是說,企業(yè)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的當期,需要將已經銷售的產成品成本結轉為當期的產品銷售成本。

成本結轉的方法和步驟:

一、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以先入庫的產品先發(fā)出,對發(fā)出的產品成本進行計價。采用這種方法,結轉產品銷售成本時,先入庫產成品成本在后入庫產成品成本之前轉出,以此確定發(fā)出產成品和期末產成品的成本。

先進先出法可以隨時結轉產成品銷售成本,但比較繁瑣。如果企業(yè)產成品收發(fā)業(yè)務較為頻繁,且產成品生產成本不穩(wěn)定時,其工作量較大。

二、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分為移動加權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以每次入庫產成品成本加上庫存產成品成本,除以每次入庫產成品數量與庫存產成品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公式:

產成品單位成本=(庫存產成品實際成本+本次入庫產成品實際成本)/(庫存產成品數量+本次入庫產成品數量)

本次發(fā)出產成品成本=本次發(fā)出產成品數量*本次發(fā)貨前產成品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數量*本次月末產成品單位成本。

這種結轉成本的方法便于企業(yè)及時了解產成品成本的結存狀況,計算出的平均單位成本,以及發(fā)出和結存產成品成本比較客觀。但是,由于每次入庫生產成品都要計算一次平均單位成本,計算工作量很大。

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當月全部入庫產成品數量加上月初產成品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入庫產成品成本加上月初產成品成本,計算出產成品的加權平均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fā)出產成品的成本和期末產成品成本。月末一次性加權平均法的計算公式:

產成品單位成本=【月初庫存產成品實際成本+(本月各批入庫產成品的單位成本*本月各批入庫產成品的數量)】/(月初庫存產成品數量+本月各批入庫產成品數量之和)

本月發(fā)出產成品成本=本月發(fā)出產成品數量*產成品單位成本

本月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月末庫存產成品數量*產成品單位成本

這種結轉產成品成本的方法計算相對簡單,也就是只需要在月末一次計算加權產成品的單位成本。但是,由于日常無法反映企業(yè)發(fā)出和結存產成品的單位成本和金額,不利于產成品成本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尤其是不利于日成本的核算和管理。

三、個別計價法。個別計價法也稱為個別認定法、具體辨認法、分批實際法等,這種計價方法關注的是企業(yè)所發(fā)出產成品的實物流轉和成本流轉之間的聯系,可以逐一辨認各批發(fā)出產成品和期末產成品所屬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fā)出和期末產成品的成本。

這種結轉成本的方法,其成本計算準確,而且符合企業(yè)生產經營的實際,但是產成品收發(fā)頻繁的企業(yè),其發(fā)出產成品成本分辯的工作量較大。這種結轉成本的方法適合于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成本結轉的主要步驟。成本結轉主要包括,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和結轉已銷產品的銷售成本。其會計處理為:

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生產成本時,借記:產成品

貸記:生產成本

結轉產品銷售成本時,借記:主營業(yè)務成本—XX產品

貸記:產成品

總之,結轉成本的三種方法為,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三種不同的結轉成本方法,各有利弊。企業(yè)根據產成品的實物流轉方式和性質等,選擇發(fā)出產成品成本的計算方法,并合理確定當期發(fā)出產成品的實際成本。

推薦閱讀:

本文來源:http://www.649800.com/baike/12139.html

最新文章

稅務登記證可以注銷嗎(稅務注銷需要什么材料和流程) 注冊一個公司的流程怎樣費用多少(注冊公司的手續(xù)和費用標準) 辦理股東變更需要什么資料(股份變更流程) 寧波注冊公司流程及費用(寧波注冊公司的完整流程) 辦理分公司需要帶什么資料(注冊分公司的流程和所需材料)
熱門商標推薦